新聞中心
首頁>新聞中心>行業動態速凍油條可謂酒店里的拳頭產品。給大家介紹的這款油條采用“裸烹”的方式制作,不含添加劑,炸制過程中用的是最好的色拉油,所以客人吃起來安全、放心;而且這款油條質地香軟,不像普通的油條那般有韌性,而且適合于大批量制作和存儲不需要在忙碌中來制作,在空閑時間制作好冷藏到冰箱即可,到了售賣時取出直接炸即可,口感和現做的一樣。
原料:面粉2500克,泡打粉20克,小蘇打10克,鹽65克,雞蛋6個,黃油50克,色拉油150克,牛奶200毫升,水1115克。
制作:將面粉放入攪拌器內,加入其他的原料均勻攪打,打勻后用保鮮膜包好,放入0℃-3℃的冷藏冰箱內存放12小時。第二天早上,按照正常炸油條的方法,將其制作成小巧的油條即可。
鍋貼
鍋貼是北方人喜愛的小吃之一,此菜在原來基礎上加以改進,使鍋貼看起來更大氣,吃起來皮薄餡多,鮮香可口,符合大眾口味。
原料:高筋面粉500克,五花肉餡250克,粉條200克,蔥花80克,姜末20克。
調料:A料(鹽10克,雞精、味精各5克,老抽8克,味達美醬油、料酒各6克),色拉油15克,面糊水20克。
制作:1.高筋面粉按四六分燙成面團,揉光滑,包保鮮膜餳發30分鐘。2.五花肉餡和粉條、蔥花、姜末,加A料順時針拌勻,制成鍋貼餡。3.燙面團下劑子,搟成橢圓形的皮,用小勺把肉餡放入面皮的中央,把面皮折起來,中間部分捏在一起,制成長鍋貼生坯。4.將包好的鍋貼坯碼在刷了色拉油的電餅鐺里,再沖入面糊,煎12分鐘左右至熟,待底部金黃色取出即成。
燴揪面片
鑄鼎原位于陜西、河南交界處,當地民間喜歡制作面片菜,面片制作簡單,連湯帶水一大碗,當地還延伸出多種做法,比如燴面片、炒面片等,里面的配料也很豐富,可做各種蔬菜的面片,也可以做羊肉燴面片。
原料:揪面片150克,炒好的雞蛋60克,A料(白菜心50克,發好木耳15克,青椒20克,西紅柿40克)。
調料:郫縣豆瓣醬5克,番茄醬2克,B料(醬油1克,蠔油2克,糖、胡椒粉各1.5克),色拉油15克,清湯500克,蔥花、香菜段各3克。
制作:鍋入色拉油燒熱,下豆瓣醬、番茄醬翻炒,下入A料炒干水氣,加入清湯,調入B料,大火燒沸后下入面片、炒雞蛋,保持湯面微沸煮2分鐘,出鍋前撒蔥花、香菜段即可。
揪面片:鹽100克加水2250克、面粉5千克和成面團,揪成一塊125克重的面團,搓成2厘米×12厘米的條,抹上油,蓋油布餳半小時以上,再把面搟成大片,拉開、甩成1.5米長的條,揪成4厘米長的片,入開水鍋煮熟撈出。
大饅頭
這款大饅頭銷量特別大,將北方人鐘愛的饅頭加以改良,在面粉中加入少許玉米粉、豬油及雞蛋,再制成每個重約半斤的大饅頭,口感松軟似發糕,回口還有淡淡的玉米香。
原料:雪花面粉5千克,白糖1200克,老面1千克,玉米面(提前過篩)250克,熟豬油150克,雞蛋20個,酵母10克。
制作:1.將所有原料混合,加清水1200克入和面機中攪勻,取出餳30分鐘,再入和面機攪打一次,制成表面光滑的面團,將其放入發酵箱中發酵4小時,取出下成每個重約250克的劑子,揉成圓形生坯。2.取制好的生坯1個入蒸箱蒸6分鐘至熟,上桌時也可以切成六塊,帶老干媽香辣醬、煉乳各一碟走菜即可。
關鍵:和面團時,若只加老面,達不到理想的發酵效果;若只用酵母,成品又失去了老面那種特殊的香味,所以制作時要采用“老面+酵母”的組合方式,這樣蒸好的饅頭內部有蜂窩口感更松軟。
鮮蝦蘿卜絲餅
薄薄香脆的發面餅皮包裹著足足的餡料,蝦仁的鮮味和蘿卜絲的清爽,讓人停不了口,而且這款小餅既健康成本又低廉,別有一番風味。
原料:白蘿卜500克,粉絲50克,制凈的鮮蝦仁100克。
調料:高筋面粉400克,A料(色拉油20克,鹽、味精各8克,白胡椒粉、白糖各5克,芝麻油3克)。
制作:1.白蘿卜去皮,擦細絲,放入開水中焯2分鐘-3分鐘,擠干水分;粉絲泡發,切碎。2.將蘿卜絲、粉絲、蝦仁放在一起,加入A料攪拌成餡。3.高筋面粉加入清水250克和成面團,揉好的面團用保鮮膜蓋好,餳40分鐘,面團下30克大小的劑子,搟成盡量薄些的皮,用包子的包法包入蘿卜餡,包好翻面,壓扁,再用保鮮膜覆蓋,松弛5分鐘。4.鍋里刷一層色拉油,待溫度上升至130℃,下入餅坯烙至兩面熟透、金黃色,出鍋一切二,上桌即可。
關鍵:1.一定要選擇光滑有水分的白蘿卜,口感最佳。2.制餡的關鍵是要祛除白蘿卜的異味,有的師傅會加鹽擠出水分,但蘿卜味比較重,可以直接焯水2分鐘,這樣處理效果更佳。
糊粥
糊粥是山東濟寧運河餐飲文化一大特色,盛行于微山至濟寧運河兩岸,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,糊粥是采用豆漿、米漿經過數道流程熬制而成的,入口豆香米香甚濃,略有糊味。
原料:泡好的黃豆磨成豆漿2.4千克(比例水和黃豆的比例為13:1),泡至一夜的大米和小米磨成漿(水:小米:大米的比例為20:1:0.5)800克。
制作:1.取干凈鐵鍋上火燒熱(一定熱接近快紅的樣子),用勺子舀一勺豆漿(約400克)沿鍋邊澆入形成一層糊底,這就叫熗鍋,接著倒入2千克豆漿燒開,此時豆漿會產生很多的沫子,要用勺子舀起漿子揚漿,等到沫自然消失成為熟漿即可停止。2.取米漿分多次倒入豆漿內,倒完后大火熬制,此時也要揚漿幾次,再改中火,經過30分鐘熬制,此時的粥已可以出鍋了(勺子掛漿即為出鍋標準)。根據食客的喜好,糊粥可以搭配安居豆腐絲、鹵黃豆、細馓子、白切羊肉等一塊食用。
野菜粸餾
此款小吃野菜粸餾是一款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味面食,皮是粗糧,餡多是野菜。此菜對做法進行了改良,使其更符合現代人的健康需求。
原料:A料(粗玉米面200克,全麥面粉160克,高粱面50克,泡打粉3克,酵母2克),野菜餡(焯水薺菜碎400克,五花肉丁100克,泡好的粉條80克,甜面醬、生抽、香油各10克,蔥油20克,鹽2克調拌均勻)。
制作:1.將A料加入水200克和成面團,餳20分鐘,搓條,下每個60克的劑子,用手掌拍打成面皮(不要去搟因為會散掉的),包入野菜餡,用手的虎口處收口,包嚴(不要像包子一樣去捏,那樣也會散掉的,要像包湯圓一樣封口)。2.將包好的粸餾再用兩掌心輕輕滾一下,為了成品更圓,把滾好的粸餾生坯放在篦子上,餳發15分鐘,入蒸箱旺火蒸制20分鐘,取出即可。